广东中山:健全“四大网络” 推进全民健身
近年来,广东省中山市群众体育以健全“活动、场地、组织、服务”四大网络为出发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和身体素质,推进全民健身生活化、科学化、社会化。优秀的环境、齐全的设施、浓厚的运动氛围,在中山掀起全民健身热潮。
活动网络和场地网络进一步完善
创建过程中,中山市注重活动网络建设。结合“体育节”“全民健身日”和节假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各类内容丰富、影响力大、上下联动、各具特色的大型主题活动,形成相对固定的活动体系,把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拔河、健身气功等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办出特色,形成传统。每四年举办一届综合性运动会、社会团体定期组织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全民健身活动,各行政村、社区、自然村根据各自特点经常性组织开展各特色、小型、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同时以绿道为依托,着力构建集体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绿道体育网络,全市累计建成绿道904公里。其中,区域绿道182.7公里,中心城区绿道125.5公里,镇区绿道595.8公里。此外,黄圃镇、南朗镇的飘色巡游,石岐区、东凤镇、小榄镇的千艇竞渡,石岐区、民众镇的赛龙夺锦,沙溪镇、古镇的舞龙舞狮以及西区的醉龙、小榄的毽球等富有特色的民间体育运动有效地丰富了中山全民健身活动的内涵。
场地网络建设方面,近年来,中山市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旧城改造等建设健身绿道和完善体育设施。先后建成了35个全民健身广场,432个健身苑(点)、80个社区体育公园、68个全民健身驿站、334个足球场,15个镇区建有“一场(400米田径场)一池(游泳池)一馆(体育馆或综合训练馆)”。全市多层次的全民建设场地设施网络基本形成。
随着《中山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出台,中山陆续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大大鼓励了各镇区、行政区和社区对体育场地建设的热情,为加快中山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提供了保障。此外,中山从2014年设立了体育定向财力转移支付资金,主要用于新建公共体育场地、购置全面健身体育器材、维护改造老旧全面健身场地设施、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近四年共向镇区下拨体彩公益金共2500多万元。
组织网络和服务网络建设持续推进
截至2019年10月30日,中山市共有注册登记的体育社会组织170个。为更好地对体育类社会组织进行管理,出台了《中山市体育社会组织管理规定》。早在2014年,中山市就设立了社会组织扶持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对合符条件的体育社会组织进行扶持,四年共投入财政经费近600万元。体育社会组织以竞赛为杠杆,积极创办符合本项目特点的“一会一品”活动,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推动各体育社会组织依法逐步完善其相对独立的组织机构和法人资格,实行独立的规范化运作,逐步实现实体化、社会化、产业化。
组织网络外,中山还积极打造服务网络。按照“四固定”和“四个有”要求,在全市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点,为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统一配备服装。目前,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达14639人,上岗数量的比例达56%。同时,100%的镇区设立了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形成了市、镇、村三级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全市分东、南、西、北四个片区,为不同类型人群进行体质监测,建立体质健康档案库,定期公布监测结果,为群众提供科学的健身处方。
本着为民便民服务群众的宗旨,中山还大力推进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一是优化市属体育场馆设施,提高社会服务效益。如对市属体育场馆游泳池制定新举措,加强市属游泳池管理,同时在原有基础上每天增加开放时间1小时,并在每周三和双休日优惠开放时段,半价向社会开放。二是完善制度,加快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开放进程。制定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标准,充分调动学校对体育场馆开放的积极性,实现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设施扩容增量,让更多群众免费享受体育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