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运动技能为引领 服务群众体育发展

2020-08-21 来源:中国体育报

随着全民健身事业的深入发展,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更加突出。自2006年全国首期社会体育指导员鉴定开展以来,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国已累计鉴定社会体育指导员532929人次,获证330443人次。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已成为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保护群众基本健身权益,促进体育健身消费市场规范有序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对推动全民健身在基层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013年全国健身教练职业技能大赛冠军、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国家职业资格健身教练俞鸿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让民众对自身健康愈加重视,健身活动的参与热情高涨。疫情防控初期健身俱乐部停运的情况下,线上健身、居家健身、社区健身这些新的健身形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发现健身不一定局限在健身俱乐部、运动场馆,只要想健身便可以在家里、在小区空地、在公园、在办公室等等,随时随地去做。但是大众获得体育健身健康知识缺乏有效渠道,多数健身学员反馈,他们大多通过流媒体、健身者互助等方式获取运动健身知识,呈现碎片化、零散化特点,普遍缺乏科学、系统、规范健身指导。“学员跟着视频学做健身运动,会因为其缺乏对身体情况的了解、技术动作的掌握及运动强度的控制,久而久之急慢性运动损伤、恶性运动事故便会出现。因此,解决健身场所问题的同时,更需要让人们掌握科学运动技能。”俞鸿说。

 

俞鸿在南京迈燃体育从事健身指导工作,还担任江苏省女子U18篮球队体能教练,在竞技体育训练和大众健身方面均有建树。他认为,普通人锻炼主要是为了健身和解决自身的亚健康问题,和运动员的训练不同,普通人的训练应以健康和享受为主,预防或解决一些慢性疾病和慢性疼痛,解决一些工作中功能上的或结构上的障碍,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教授大众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终身健身的习惯,从而带动体育消费的增长,为体育生活打下基础。

 

俞鸿说:“大众健身也好,竞技体育也好,安全始终都要放在第一位。运动本身是一把双刃剑,要做到安全,并不是很容易的事,需要教练全身心投入,才能尽可能减少运动健身的风险。从对会员身体健康情况的了解、数据指标的分析到运动处方的制定、动作技术的分解指导、运动处方的调整等等每一个细节,竞技体育和大众健身的目标不一样,两者有所区别,又相互联系。近几年我国健身热潮的持续高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喜欢的运动项目中,比如马拉松、铁三、羽毛球、自行车等等。他们在健身的目标中自然地融入对项目的专项需求。竞技体育中运动后的身体恢复手段、专项体能训练、运动防护和功能恢复等运动技能此时可以为大众健身提供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