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乡村欢乐跑激活田园新经济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村超”“村BA”“村跑”等乡村体育赛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赛事凭借其独特魅力,持续点燃全民健身热情,不仅丰富了农村文体生活,更开创了“文旅体商农”深度融合的发展新模式,成为新时代群众体育领域的亮丽风景线。
在这股热潮带动下,长沙市精心打造的“乡村欢乐跑”已连续举办三届。赛事不断迭代创新,既巧妙将体育赛道化作串联乡村风光的旅游动线,又让原本静谧的乡村摇身一变成为文旅打卡热地。而在这场创新实践中,摊位经济的活力迸发,正是多产业融合场景创新的生动注脚。
摊位经济:产业融合的场景创新
被誉为“长沙春日赏花顶流”的茶亭镇,今年3月迎来第五届花海文化艺术季。10万亩油菜花海间,升级版“乡村欢乐跑”作为首发活动,吸引了超6000名跑友与游客前来。赛道沿途精心设置了农特产品展销区,九峰山辣椒的鲜辣、现采蜂蜜的清甜……各式土特产,让跑友们在奔跑之余尽享乡间“逛吃”的乐趣。艺术季期间,茶亭镇游客总量达68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8万人,直接带动文旅收入4278万元。
路口站开赛前夜,4000多名游客齐聚“赛事+夜市”活动,烧烤的香气、民谣的旋律与乡村美食的烟火气交织,单夜便创下50万元消费额。
白箬铺站联动当地果园、民宿、研学基地等推出“票根经济”,配套钓虾、骑行、K歌等多元活动,从吃住行到游购娱,全方位激活乡村消费场景,为餐饮、住宿等行业注入实打实的增长动力。
农房热租:情绪价值的消费驱动
在宁乡喻家坳站开跑前,当地唯一的栀子山庄民宿早在赛前两周就被预订一空。这使得200多名跑友和工作人员的住宿成了难题。赛事前两日,村民们纷纷行动起来——腾出闲置卧室,把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连床上用品都换成了新的。在他们眼里,跑友不是外人,更像是到乡下“走亲戚”的亲朋。
到了茶亭站,村民们也透着一股热乎劲儿:他们敞开庭院让游客停车,摆上桌椅就卖起了“庭院私房菜”。跑友们跑完赛事,坐在院子里,一边吃着刚从地里采摘的新鲜蔬菜,一边欣赏着花海漫过日落的美景,惬意极了。
自“乡村欢乐跑”举办以来,已有近300间农房变为临时民宿。以每晚80元的价格,让跑友们得以入住“出门见稻田,抬头见星空”的民宿,将那抹“回不去的乡愁”化为真切的体验。村民们也因赛事增加了收入。不少跑友成了“回头客”,还带着家人再来,开启一场亲子游或家庭游。
村跑集市:电商平台的溢价赋能
长沙乡村欢乐跑的赛道旁,“云端助农”直播间总是同步热闹开播——赛事解说以运动健康为切口,自然带出当地辣味农产品;主播边试吃边抽奖,顺势推火米粉、蜂蜜等当地特产;非遗传承人坐在镜头前讲栀子花加工技艺,让传统文化成了特产的“加分卖点”。据悉,单是茶亭站一场赛事,就卖出青辣椒1.3吨、蜂蜜超2000瓶,喻家坳的“栀香”系列产品更借此营收达15万元。
为了把赛事的消费热情延续下去,赛事组委会还专门推出“村跑集市”小程序,跑友赛后想回购农家特产,点开手机就能轻松下单。电商平台也顺势发力,靠短视频带货精准匹配消费群体,不仅帮农产品实现了溢价销售,更让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而品牌化运营进一步放大了溢价效应:白箬铺米粉借势成了爆款,喻家坳的企业则延伸开发出栀子花茶、香氛等高附加值产品,直接带动了当地产业升级。
按照规划,“村跑集市”还将建起“乡村振兴主播库”,计划孵化10个垂直类直播账号,专门培育乡村电商人才。从线下赛事引流到线上持续消费,长沙乡村欢乐跑正借助电商平台,串联起“体育引流—文旅留客—产业增收”的闭环,“加摊位”“腾民宿”之外,“上链接”的举措更让乡村赛事成了可体验、可消费、可持续的周末经济新场景。
当体育赛事遇见田园烟火,在长沙,“跟着赛事去旅行”已不仅是口号,更成了城乡互动的温暖纽带,为该市的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