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全民健身激发传统功法生机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全面发展、生活幸福的基石,也是国家繁荣昌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体育健身逐渐产生了更多元化、更高层次的需求。《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到:“建设健康中国、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为体育发展提供新机遇,将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更高层次的需求……”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用实践证明了体育锻炼是增进健康的有效手段,尤其太极拳、健身气功等传统体育功法,在新时代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认可。
一、传统功法是未来趋势
中国传统体育发展史可追溯到华夏文明伊始,直至近代以前并没有“体育”这个概念,“体育”一词是近代以后才有的表述。在数千年发展过程中,传统体育逐渐形成了以儒、道、佛、医、武等为代表的众多门类派别。一般在中国传统体育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类锻炼形式统称之为传统功法,是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载体。《“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传统功法具备了卫生与健康、武术与体育、文化与修养等多重属性,在提高健康水平、开展文化教育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同一性和完整性,是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随着全民健身的持续深入开展,传统功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会更加显著。
二、传统功法的健身优势
当前体育健身项目,可分为以竞赛为目的的竞技体育、以趣味娱乐为目的的休闲体育、以恢复机体功能为目的的康复体育、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产业化体育、以祛病延年为目的的养生体育等。由于很多体育健身项目其发展已经逐渐西方化、经济化、外延化,导致很多现代流行的体育健身项目针对东方人体质而言,并不一定能够起到很好的“科学健身”效果。而传统功法正属于具养生、健身、竞技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综合性体育,与其他项目比较具有很大的优势。
1、传统功法有丰富的资源可供人们选择。传统功法种类繁多,至少有上千种,目前国家体育总局认定和推广的传统武术拳种及传统健身气功功法就有一百余种。民间流传的以及古籍记载的功法更是不胜枚举,如《黄帝内经 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载有导引按跷记载,《汉书》艺文志记载有“黄帝杂子步引”“黄帝歧伯按摩”,《抱朴子内篇》记载有“导引经”“观卧引图”等,此处不一一列举。这些传统功法人们可根据个人喜好随意选择,既避免了枯燥,又强健了身心。
2、传统功法体系完整、健身效果明显。大多数传统功法体系完善,既可以系统全套练习,又可以针对性节选练习;既有动功也有静功;既有自练功也有互动功等。传统功法既能在人体调节机制中针对性的改善局部问题,又能对大脑、脏腑、筋骨、经络、气血等整体调节,使人体细胞、组织、器官及各大系统得到全面的保健。《体育总局武术中心贯彻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方案》指出:“将武术(重点是太极拳)作为”运动处方“纳入到民间社团健身活动计划、政府和企业员工健康(医疗)计划等医疗保健体系。”
3、传统功法不拘泥场地。不拘泥于形式,行、住、坐、卧皆有对应的健身方式,尤其适合当代社会工间练习和居家健身。而跑步、游泳、打球等很多室外健身项目、依赖大型器械项目、多人配合项目、剧烈蹦跳项目,不适合居家练习,如此一来,可供人们选择的有效居家健身项目就比较少了。
4、传统功法能有效缓解各种心理问题。中国传统医学非常重视情志对身体的影响,因此培养平和、乐观的心境对健康也极为重要。当今社会中无聊、恐慌、烦躁、焦虑、压抑等心理问题逐渐增加,都会影响到个人家庭的状态,甚至影响社会稳定。被誉为太极拳祖师的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曰:“气脉舒而内蕴元神,则曰真性;神思静而中长元气,则曰真命。”进一步说明了身心之间相互影响,练习传统功法不仅能够强身健体,更能够修身养性、调整情志,以至于高级阶段能够实证大道,尽性了命。
三、培养和树立对传统功法的高度自觉和自信
要继承发扬传统功法,必须对中国传统功法树立高度自信,必须对其有着清醒而理性的认识和觉悟。中国体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所公认的,但同时也包含着不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糟粕。只有客观、全面、理性地认识到其优点和糟粕所在,才能更好地汲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1、传统功法有着高维度的整体观。传统功法,是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中非要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其核心载体,是历经数千年无数先贤们的生命实践,汲取儒、释、道、医等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在探索人类生命奥秘的过程中,反复总结、提炼出的一些改善、升华、圆满生命的具体实践精华,是高维度的生命实践。传统功法的立足点是整体的生命,既能强健皮肉、柔和筋经、调正骨骼、畅通经络、濡养脏腑,还能够调和心性、开发智慧、认识生命、了悟真理,使人的生命整体功能不断完善和提升。
2、传统功法与其他体育项目的区别。一是刻意与自然之区别,传统功法是一个精神内守、自然觉知的过程,刻意练习大都停留在显意识控制层面,效果有限,且过度练习会产生损伤等副作用。二是形态与功能之区别,传统功法关注人体功能状态,尤其是内在脏腑与筋骨的强壮,既内在脏腑气机充足有序运转,骨正筋柔气血通畅,而与关注外在四肢发达、体型美观等不同。三是耗散与濡敛之区别,动能生阳亦能散阳,静能伤阳亦能敛阳,散则消耗,敛者濡养,因此需要辩证练功,根据节气、环境、年龄、体质等综合判断,效果甚佳。四是结构与质量变化的区别,传统功法的高级阶段,能够改变和升级人体的结构和质量,开发出人体更大的潜能。
3、传统功法避免其糟粕。要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功法,必须坚持科学务实的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现在一些民间气功,夸大或一味强调治疗疾病功效,不够真实积极;有些武术类功法,偏重技击,不够养生;有些功法存在故弄玄虚,意念、冥想过重,容易出偏;有些刚性气功,年迈者不适合;有些传统功法属于小众,经典上没有记载或者法脉失传,要谨慎练习;有些功法披着宗教外衣,让人迷信盲从;有些功法乱用药物,配合各种外丹等,都需要谨慎辨别。
四、传统功法要与时俱进创新发扬
当前,传统功法要想传承和发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拥有数千年实践运用留下来的经验精华,却难以转化为现代科学理论、语言体系、教学方法进行弘扬,服务大众。传统功法要传承发扬不能刻意守旧,传承和创新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更加有利于传承。发扬的实质是创新,既要保留古传核心精华,更要结合了时代的变化,进行整体融合、创新发展,便于现代人修习和传播。
1、把握现代人科学化、明细化的思维习惯。现代人普遍掌握科学知识技能,其知识结构、思维方式随着工业、科技的发展产生巨大变化,而关于传统功法的记载很多都是晦涩难懂的古文以及传统中医、武术类专业词汇,需要用现代科学理论、语言体系进行转化。传统功法门类派别繁多,单拉出来每一个体系都包含整体全科内容,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体验、练习、探索,而现在人习惯于明细化思维,如去医院看什么病就去哪个科。因此,传统功法可以根据不同功能进行优选编排处方,简洁明了,方便大众选择。
2、把握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爆炸、自媒体丛生、AI智能崛起,如果传统功法继续按照“拜师学艺”“亲传口授”的旧思想,是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近期在推广居家健身过程中,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最受欢迎。传统功法只有顺应高科技发展趋势,顺应现代人依赖手机、网络、视频获取信息的新习惯,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认识到传统功法。
3、把握现代人快节奏、碎片化的生活方式。时代变化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很少有大块的集中时间进行学习练功,大都依托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因此传统功法传播的方式也要随之向“更简短、更易学、更实用”演变。这就要求传统功法的动作需简要、明晰,易学易练,老少皆宜,尤其对“零基础”初学的人群要容易掌握。其次,要提炼传统功法中的经典片段,转化为几个动作组合的小功法,大大节约人们学习繁琐复杂功法动作的时间。
总之,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认识逐步提高,传统功法又重回大众视野,全国各地练习传统功法人群不断增加,进一步激发了传统功法的生机与活力。让我们不断增强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用中华优秀的传统功法不断强大自身,为实现健康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