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内涵略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从党和国家的高度积极推进体育工作。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从目标、任务和政策保障方面对建设体育强国进一步作了表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体育强国。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紧密相连。
在工作实践中,对体育强国可以从过程和目标两个方面理解。从过程方面理解就是通过加强体育工作、以体育为手段,促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全面发展,实现国家的强盛。从目标达成而言,即在我国已经是一个体育大国的基础上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体育强国,包括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文化、体育产业、学校体育等诸方面都处于世界前列。对体育强国过程与目标两方面的理解只是表述形式上的呈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深刻、准确理解体育强国的内涵,对“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意义重大。
一、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是体育强国的基本内涵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体育观。人的全面发展是多方位的,包括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等诸多方面。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人,只有实现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具备完善的素质,才能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富强作出应有贡献。现实生活当中,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其生活、生命的质量,同时也对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要实现体育强国的伟大愿景,则必须着重考虑以体育为手段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据统计,我国心血管病患者高达2.9亿人,每年仅高血压经济负担就高达数千亿元。2014年中国约有1.1亿名糖尿病患者,要投入近1734亿元人民币用于糖尿病管理,占医疗总支出的13%。此外,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中小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堪忧,众多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等情况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的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先后发表了关于体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对体育功能作用的认识上,多次强调“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等高屋建瓴的观点。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成为摆在我们全面小康社会路上的重要问题,又是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而体育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保障,是最直接、最经济有效的手段,要紧紧围绕体育这个抓手做好顶层设计,做好纵横布局,深化体医融合,加速发展体育产业,为切实提升大众健康、促进身心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由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国务院随后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并强调统筹社会、行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体育运动可以使人“文明精神,野蛮体魄”,又可以“完全人格”,使人的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等得到全面发展。通过体育强国建设可以培育高质量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节约可观的经济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有利于社会的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可见,通过体育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进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体育强国的基本内涵。
二、促进文化自信是体育强国内涵的引申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体育强国建设本身就是对文化自信的反映和促进。我国自近代以来,在体育方面基本是被动或主动学习西方体育文化为主,但始终坚守自己的文化体系,无论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为体,中学为用”,还是到“土洋体育”之争,都表现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包容力的自信,在学习西方体育的同时,也始终强调自身体育文化的改进和调适。我们始终在不断地进行文化自觉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当然,这种文化自觉包括两个方面,即对己文化的自觉和对他文化的自觉。觉己是指对自己生活在其中的文化体系有足够的了解,包括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趋势。觉他是指对外来文化持批判的态度,吸收其精华,抛弃其糟粕,做到为我所用,为我好用。就像龙舟运动,逐渐从体现东方元素的文化仪式发展到遍布世界的一项具有西方体育文化精神的竞技运动,而西方体育的一些项目,也可以根据文化情境需要进行本土化的改造,揉进中华民族的体育文化精神。
文化是一种历史积淀和精神演绎,中外每一种体育运动都是各自文化的“产品”,都蕴含了各自的价值理念,有各自的价值理念并不都是要价值对立,中外体育应在发展前进中寻求价值融合,最终实现人类文明和谐协调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进行体育强国建设,对中西方的体育运动项目和文化加以整合,做到既要在增进身体健康促进身体发展上为我所用,又要在促进心理健康尤其是思想意识形态方面为我所用。促进文化自信是体育强国的内涵引申,体育强国的文化自信源于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汲取文化精神的滋养,并通过理论总结得到凝练和升华,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思考探索的过程。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华民族一直在积极思考探索中前进,敞开胸怀主动学习、引进西方体育文化,同时规范着这些文化,使中西体育文化实现优势互补,以实现优秀先进文化的引领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进而实现国家民族的强大。
三、促进国族认同是体育强国的内涵升华
国族是一个政治概念,是国家“民族化”为表征的“国家以民族为基础”的全新的组织形态,国家通过国族认同把疆域内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各民族整合起来,形成超越族群的全民族的国族情感和意识。国族是国家的根基,只有具备强有力的国族,国家才能更好发挥其制度功能。体育本身即教育,其教育效果不仅在于改善人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还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凝聚民族向心力和弘扬一个国家文化精神的载体。同时,从世界范围看,无论国家、民族、宗教信仰等存在多大差异,只有体育运动能超越国界、政治、意识形态等特别的要求,从古代奥运会的“神圣休战”到现代奥运会的“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等,都表达了奥林匹克精神超越一切的对人类追求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对我国而言,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实现这个梦想需要人人都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强国建设当中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通过体育强国建设,引导、促进民众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国家观、民族观,通过人与社会的互动形成超越民族的价值理念和共同遵循的文化精神,强化国族认同,使国家认同一直与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紧密相连。
促进国族认同是体育强国的内涵升华。体育对促进民众的国族认同经济高效且效力持久,从著名的“奥运三问”到刘长春代表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再到中国体育代表团北京奥运会雄踞金牌榜第一、从中国男排反败为胜战胜韩国队夺得世界杯参赛资格后北大学子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到中国女排“五连冠”的辉煌壮举和十一连胜卫冕世界杯冠军进而升华至女排精神、从乒乓球第一个世界冠军的诞生到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从第一次在赫尔辛基奥运会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到1979年恢复宣布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这一系列的事件看起来都是体育的事,但在文化精神上都超越民族、宗教、文化背景的局部观念和意识,孕育升华出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和情感认同,紧紧地把全国各族人民空前地团结在一起,使人们的爱国觉悟更高、爱国情感更浓、爱国情怀更深,产生对国家的高度认同。在国家进步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体育对促进民众的国族认同起到了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必然会使民众的国族认同更上层楼,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