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老一小” 推动“体卫融合”走深走实
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健康”早已成为人们的“刚需”,“做自己健康的主人”“运动是良医”成为共识。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体育在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治未病”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出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意见建议,并将关注视角重点投向了青少年和老年群体,推动“体卫融合”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
健康要从娃娃抓起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谢敏豪表示,推动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推进健康关口前移,体卫融合、体教融合是重要措施。体育运动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让体育运动更好促进公众健康,应该与医学深度融合。“北京冬奥会上我们用先进的科研成果和完善的运动医疗保障体系确保冰雪运动员安全健康,在后冬奥时代,我们应该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向大众转化,加强对健身群众的科学指导,为全民健身护航。此外,健康中国应该从小抓起,培养青少年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让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持续发挥体育、教育、医疗的作用,共同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谢敏豪说。
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研发了青少年脊柱健康体教医系列干预方案,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健康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厉彦虎,主持推广脊柱健康操和脊柱健康课程教育在全国多个省区市落地。他表示,青少年进行脊柱健康指标测试、评定其脊柱健康水平、筛选脊柱侧弯患者、采用脊柱健康操等进行干预,帮助青少年保持良好身体姿态,更好地促进健康生长发育,这是体卫融合的典型案例。积极促进体卫融合,运用运动医学疗法,解决青少年脊柱健康问题,对青少年主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华佗五禽戏第58代传人陈静近年来一直在基层推广校园五禽戏。她介绍,校园五禽戏是2013年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专家团队精心编创的。通过习练校园五禽戏,可以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以此鼓励特色体育发展,推广校园五禽戏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发展新格局。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体育助力
随着全民健身的普及和人口老龄化增长趋势的日益显现,运动损伤和肌骨关节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增加,大众对运动医学的就医需求不断增长,也给运动医学学科带来新的任务。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会副主委,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建议,构建科学的运动医学学科体系,将运动医学学科划分为运动促进健康、临床运动医学、运动康复三个主要学科群,其中运动促进健康学科群与运动预防医学和健康管理有关;临床运动医学为运动医学的主体学科群,主要研究运动过度、运动方法不当和缺乏运动导致的问题;运动康复医学学科群为研究后遗运动功能障碍人群肢体功能恢复的学科群。要增强运动医学的专业性,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体育总局大力支持体卫融合政策落地,充分发挥国务院全民健身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政策支持,努力推动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试点建设。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是以社区为核心,以“15分钟生活圈”范围内的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全人群、全周期、智慧化”服务为特色,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科学健身和健康管理需求,由运动健康师等专业人员为社区各类人群提供体质监测、运动前评估、运动干预指导、伤病防治、体育科普和科学健身指导等功能服务的一体化平台。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主动健康意识,发挥体育运动推动健康关口前移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构建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推动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
作为残疾人运动员,全国人大代表文晓燕在赛场上用精彩的表现激励残疾人群体,赛场下参与体卫融合探索,已入职湖南湘雅博爱康复医院职业社会康复部。她说,湘雅博爱康复医院是湖南省目前唯一的一所三甲康复医院,致力于帮助每一位伤、残、病患者回归社会、回归家庭。“我的工作内容是帮助因伤、因病致残的青壮年通过医疗康复与职业康复服务,最大可能回归社会,过上自食其力的生活,通过体卫融合探索,帮助更多残疾人朋友。”(转自3月10日《中国体育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