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江北推进全域 体育公园建设破解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

2023-10-30 来源:宁波市体育局

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是构建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工程。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聚焦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以全域体育公园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建设,带动健身指导和赛事引育同步升级,公共体育设施不足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民健身氛围更加浓厚。截至目前,全区建成体育公园 16 个,占地面积74万平方米,嵌入式布局各类体育设施超过 13.5 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平方米。“体育+”融合发展模式得到国家和省、市体育部门肯定,时任副省长给予肯定批示。

 

一、用好“三类资源”,全域统筹体育公园多元供给。

 

以上下贯通、对外招引、社会参与等多种途径集成优势,高质量打造健身场址集群。一是立足山水资源。在慈城南联村依托湖泊山林,在山峦竹林之间,建成宁波山地自行车公园,引领休闲健身新时尚;依托姚江水域及沿线,建成水上运动公园、滨江体育公园、双古渡体育公园等,成为宁波城区运动新地标。二是贯通市级资源。依托市小球运动中心、市水上运动学校等优质市级项目,建成万象体育公园、斜坡网球公园、智运基地;与市轨道交通、市级国资公司协作建成滨河体育公园、甬江TOD体育公园,“工业锈带”变身“运动秀场”。三是盘活社会资源。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创新合作模式,以购买服务、项目补助、运营补贴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在闲置地块、桥下空间投入建设差异化的体育公园,建成宁波市首家“洛克体育公园”、SBXB滑板公园、甬盛足球公园等,实现多元参与、多样发展。

 

二、深化“三项引入”,全力促进体育公园服务“增值”。

 

通过赛事引领浓氛围、优化管理强服务,用好用活体育设施资源,切实发挥体育公园带动全民健身的作用。一是引入专业力量,促进管理提效。16个体育公园中,大部分由中体公司、市小球运动中心以及专业体育协会等管理,明确赛事举办、场地维运要求,提升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和维护的专业化水平和体育设施的利用率,体育公园每年赛事超过200场。二是引入优质赛事,促进氛围提升。依托山地自行车公园、水上运动公园、SBXB滑板公园等,举办长三角山地自行车公开赛、全国皮艇球锦标赛、全国少年轮滑(滑板)锦标赛等高端体育赛事,激发群众极大关注和尝试热情,长三角山地自行车公开赛获评长三角体育旅游精品赛事。三是引入周边项目,促进消费提振。积极融入宁波市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探索消费节进体育公园,结合户外活动月,以群众性赛事为载体,组织国民体质测试、体育产品销售、运动项目体验等,聚人气造氛围,形成体育消费与商业综合体、体育公园的双轨并进模式。

 

三、加快“三个推进”,全面赋能体育公园治理提效。

 

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线上+线下”并行,同步激发体育健身供需两端积极性,实现全民健身管理水平、指导水平再提升,群众健身更便利、更科学。一是推进体育委员全覆盖。选优配强体育委员队伍,切实担起体育公园等基层场地建设维护、赛事活动组织和科学健身指导等事宜,打通基层体育服务和体育治理“最后一公里”。2023 年,全区体育公园健身站点实现体育委员配置全覆盖。二是推进智慧健身新基建。推广智能硬件配置,在体育公园逐步增加智慧步道、智能健身房等各类智能设备;创新应用场景建设,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自主开发并迭代升级“乐健”应用,整合政府、学校、社会等软硬资源,探索线上定制式体育健身服务,全年累计开设定制课程超过 50 门,年服务人次超过30 万以上。三是推进基础信息再整合。开发“健身码”数字服务,公众端、场所端、政府端三向开放,体育场址地图、个人健身记录、体育委员履职等基础信息一站可查,体育设施破损一键报修,同时配套建立晨晚练点评价激励机制和健身奖励积分机制,个人运动积分可在商城兑现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