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体培”数字化平台提升体育类校外培训治理与监管水平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全国各地体育培训主体增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愈发明显。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促进浙江省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浙江省体育局积极履行行业主管部门职责,探索和构建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全方位监管体系。坚持“强规范,促发展”理念,整体治理和监管工作平稳有序、趋势向好。目前,浙江省共有体育类校外培训企业2953家、体育培训机构从业人员超12万人。
浙江省结合“浙里体培”数字化平台,立足新发展阶段,站在规范和服务双角度上开展治理和监管工作,确定“1+2+4”工作理念,即“一核心、二配套、四保障”。一核心即以资金监管为核心,设立企业体培资金监管帐户,按照“一课一销”原则,有效实行体育类校外培训预收费监管。开发体培一码通,家长通过扫码了解机构详情及付款,先上课后划款,守住资金安全底线,预防机构“爆雷跑路”等问题,保障广大消费者、从业者合法权益;二配套即以“浙体云贷”“浙体云险”为配套。解决纳管后企业资金问题和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四保障即以“机构白名单”“教练员从业认证”“体培服务合同范本”“机构信用评价体系”为保障。
同时,制定准入标准,提供监管依据。2021年底发布《浙江省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指引(试行)》和《浙江省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业务手册(2022年版)》。此后,陆续发布《浙江省体育局关于加快推进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浙江省体育类中小学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关于做好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浙江省体育局公布第一批体育类校外培训项目目录》等政策文件,为全省体育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和准入审核提供了政策依据。
创建监管平台,规范行业发展。以监管试点的上城区为例,已有85家体育培训机构入驻平台,进行“集中解读、问卷调查、上门开户、专人联络”等模式,初步实现可复制性。
设置教练认证,规范从业资格。针对五花八门的体育类教练员证书,发布《浙江省体育局关于开展第一/第二批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教练员认证工作的通知》,公布6大类191类证书名单。从业教练员可通过“浙里体培”平台统一换取“电子认证”,初步实现了对全省体育教练员的入库监管,为后续开展定期核检和继续教育奠定了基础。
注重配套服务,助力企业纾困。联合17家银行推出针对体育类培训机构的金融普惠贷款,解决预收费监管引起的运营资金压力大等问题。同时,联合相关保险机构推出针对体培机构场地经营险+学员意外伤害险的综合类险种,减少机构经营风险,保障消费者安全。
坚持实事求是,重视成果转化。浙江省11个地市均结合实际出台了《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办法》,有效遏制行业无序现象、规范机构发展,保障了消费者合法权益。试点单位镇海区联合中体教培将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编制出台《体育类校外培训场地安全管理规范》和《青少年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服务管理规范》,为浙江体育“双减”工作提供了标准依据。 (转自11月7日《中国体育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