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点人群需求 志愿服务精准发力

2024-04-25 来源:中国体育报

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科学健身、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愈加浓厚。值得关注的是,不同人群由于身体状况、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参与全民健身的情况存在差距。在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发布的2023年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优秀案例中,就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聚焦这些重点人群,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健身指导和帮助,积极推动百姓共享全民健身发展成果。

 

用心用情 回应来自远山的呼唤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峨边支教团于2019年成立,并发起“以体育人 与爱同行”志愿服务活动。团队选派学生志愿者,为峨边彝族自治县28所中小学的17000余名学生提供特色公开课、专家指导、体育器材,并进行篮球、乒乓球、武术、体操、田径等体育项目教学,改善了当地体育师资匮乏、体育活动单一、锻炼方法不够科学等问题。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也有一群志愿者,为了藏区儿童体质健康奔走。近五年,天津体育学院“奔跑西藏”志愿服务团队选派专家及在读硕士、博士进藏,从德育、智育、体育、康复四个维度着手,研发“高原儿童体质监测系统”,在进行动态监测的同时量身定制运动项目培训计划。

 

以体树人 为青少年成长保驾护航

 

体育运动在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少志愿服务团队选择把运动技能、体育活动、安全知识送到孩子身边,为他们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福建省莆田市体育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体教融合公益行 童心跳跃绳飞扬”志愿服务,利用花样跳绳项目解决青少年近视率及肥胖率上升、参与体育机会减少、体质测试达标率下降等问题。山东省东平县佛山小学足球志愿服务组织,通过提供培训、组织比赛、开展社区服务等活动,把足球运动送到孩子身边,为儿童青少年创造积极、健康、快乐的运动环境。广州体育学院的“心希望”义教服务队在幼儿园开展篮球、足球教学活动,帮助他们培养运动兴趣,提高身体素质和团队意识。

 

还有一些志愿服务活动着眼于保障儿童青少年生命安全,如甘肃省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进校园开展防溺水安全公益宣讲活动,通过现场讲解、实操演示和主题宣讲,呼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建立防溺水安全教育长效机制,为青少年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异乡情暖 关爱务工人员子女健康

 

江苏宜兴周铁社区“舞韵”广场舞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自2017年以来,持续开展“让流动的花朵更活泼”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探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第二故乡”的突破口,致力于帮助他们与当地儿童青少年共享运动的快乐。

 

活动以“乡土文化”为切入点,从简单易学的操舞开始,鼓励务工人员子女参与体育锻炼,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树立自信。活动还将对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相关研究列入基层治理项目,运用科学方式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实现情感融入。


老有所学 在运动中乐享幸福晚年

 

辽宁省丹东市老年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始于上世纪90年代,由丹东市体育局退休干部带头,以老年人体育协会为基础,成立了丹东市老年人体育志愿服务团。每年重阳节来临之际,团队精心筹划全市敬老月文体嘉年华展示展演活动,并逐渐成为深受老年群体喜爱的全民健身品牌项目,形成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养的良好局面。

 

上海市长者运动促进健康志愿服务活动则为老年人提供身体健康检测、科学健身指导、个性化运动方案制定、健康知识科普、团操课程教学、适老化器材锻炼和休闲社交等服务内容。截至2023年底,上海累计建成“尚体乐活长者运动健康之家”超100家。

 

因人制宜 打造个性化“运动处方”

 

近年来,上海市宝山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结合体育服务的特色要求和群众的实际需求,将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种子播撒出去。他们针对科创产业园区工作人群,送上“午间一小时”体育志愿服务活动;针对社区家庭,组织开展亲子趣味运动会……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德阳骑行志愿服务活动,面向辖区内党员干部、退役军人、青少年、社区居民等群体展开,在定期组织骑行培训、安全科普的同时,还针对老年群体开展自救技能培训。雄安悦动志愿服务活动同样注重个性化运动服务,打破以往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式,开展体质监测跟踪服务、运动健康教育、健身娱乐项目、功能健身服务、运动技能等培训,全方位提升居民健康素养。(转自4月12日《中国体育报》02版,作者:王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