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地方特色 深化体教融合——访云南省体育局副局长吴亚敏

2020-10-20 来源:中国体育报

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于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就如何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记者近日采访了云南省体育局副局长吴亚敏,请她对云南体教融合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记者:云南省在文件出台之前有些什么举措?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吴亚敏:云南省体教融合前期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推进、突破、尝试等工作,积累了一些的经验。省委、省政府领导十分重视体教融合工作,体育、教育等部门积极推进,深入推进体教融合试点省工作已列入2020年云南省全面深化体育改革工作要点。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就云南省向国务院提出的请求事项报告作出批示,在涉及云南体育工作的3项任务中,首先明确把云南列为体教融合试点省。我们还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的具体指导,2020年1月19日、8月3日,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杨宁先后两次率专题调研组到云南调研体教融合工作。

 

云南省先期的“特色亮点做法”主要有几点:一是2019年3月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要求,我省16个州市129个县都实现了教育和体育机构合并,成立了州(市)、县(区、市)教育体育局,为我省体教融合发展工作在管理体制方面奠定了基础;二是2019年底云南省对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制度进行改革,体育课首次与语文、数学、英语并驾齐驱,分值提升为100分,推动了体教深度融合破冰开局;三是突出云南“高原、气候、民族、区位”四大优势,不断巩固业余训练、充实青训人数、优选后备人才、抓实青少年体育组织,稳步推进全省青少年体育工作。同时,我们还将深化体教融合纳入加快云南体育强省建设重点工作任务;四是云南积极探索女篮、攀岩、橄榄球、射击、射箭等项目与高校联办共建省队模式;五是在深化全省体校改革进程中,2018年10月成立云南省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主要负责开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输送工作。2020年7月起,在全省各级各类体校中建设一批“省级运动队预备队”;六是主动打破壁垒,合并省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云南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已经达成共识,自2020年起整合省青少年体育运动会和省中学生运动会,合并为省青少年(学生)运动会,下一步两部门还将对有关青少年体育赛事进行整合。

 

记者: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云南如何进一步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

 

吴亚敏:据统计,我省现有体育传统学校187所,其中国家级30所、省级54所、地市级65所、县级38所;我省现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近800所、篮球特色学校131所、网球特色学校52所,遴选了1000多所“省级体育特色学校”。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体教融合有关政策,结合云南实际,整合体育系统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教育系统的体育特色学校,由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统一标准和鼓励政策,联合评定、共同实施“云南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

 

记者:在推动各级各类体校改革过程中,如何保证体校招生和学生上升问题?

 

吴亚敏:目前,我省各级各类体校94所,其中州市级体校17所。我们认为,一是加强体校自身建设,完善运动队伍管理,采取多样化、规范化的管理方式,促进运动队伍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二是政府主导,优化运动员文化教育,加强体校与中小学合作,构建有序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充分发挥体校自身优势,坚持开门办体育的方针,吸引更多的孩子参与体育运动,发现挖掘优秀体育苗子。

 

记者:退役运动员如何转化为体育教师,是否有相应的举措使之形成良性循环,让体育教师队伍变得更加专业和科学?

 

吴亚敏:我们认为,一是筑牢学校体育工作基础,不断加大体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与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提升综合素质与专业核心技能。二是教育、体育、人社、财政等部门共同实施“学校设体育教练员岗位”,学校结合自身体育特色项目,引进高水平优秀退役运动员,不断增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三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促进更多优秀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俱乐部等积极参与到学校体育工作之中,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共赢;

 

记者:体育系统教师、教练员到中小学任教,中小学校文化课教师到体校任教,是否有政策保证?如何帮助社会体育俱乐部和学校培训更多的专业人才?

 

吴亚敏:目前我省还没有出台体育系统教师、教练员到中小学任教,中小学校文化课教师到体校任教的具体政策措施。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省教育厅,结合云南实际,研究制定并推动落实。在帮助社会体育俱乐部和学校培训更多的专业人才方面,我省主要围绕教练员、裁判员、体育社会指导员、竞赛组织管理人员、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户外营地等进行有关培训,为社会体育俱乐部和学校的专业人才提供储备。

 

记者:如何鼓励青少年俱乐部发展,帮助改善营商环境,加强与学校体育的合作?

 

吴亚敏:我们认为,支持和鼓励创建不同形式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规范其运营管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为学校自主选择优质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引入优秀的体育师资队伍创造了条件。

 

记者:义务教育、高中和大学阶段体育赛事将由体育和教育部门共同组织,未来将如何共同办赛,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竞赛环境?

 

吴亚敏:我们认为,首先要坚持“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总体原则,将赛事进行项目归类、整合,搭建“层级分明、有序衔接”的赛事体系;其次,赛事要面向全体学生,既要搭建完善的校园竞赛体系,又要构建一个培养发掘优秀后备人才成长上升的赛事平台;三是充分利用青少年体育竞赛的杠杆,筑牢体育事业发展的根基,夯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