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体指导员成为体育精神的传播者

2020-11-27 来源:中国体育报

疫情期间,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健身教练马兰兰坚持在自己的健身会所内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采取线上指导、线下交流的方式指导百姓科学健身,履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责。马兰兰认为,我国要建成体育强国,不仅体现在竞技体育拿多少金牌,还要体现在大众健身方面。“‘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从古至今,人们对强身健体都有着美好的愿望,从太极拳、八段锦到现在流行的大众健身,不同形式的体育锻炼一直陪伴着我们的生活。‘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精神是我们国家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也让我们的抗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马兰兰说。

 

马兰兰表示,经过这次疫情,人们对健身的需求更加强烈,对于社体指导员的需求也更加多样。为不同年龄段的人提供健身意见和训练计划,让全民参与进来,提升国人的精神面貌,需要我们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更需要大家了解科学健身、安全健身知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让中华体育精神根植于全民健身中。

 

像马兰兰一样,无数社体指导员在指导大众健身的过程中,成为中华体育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更有许多社体指导员在传播体育文化过程中,根植本土文化,将国际化运动和中华传统体育结合,推陈出新,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项目,排舞中国化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排舞在形式上和广场舞异曲同工,但排舞起源于美国西部乡村舞蹈,是一项“外国运动”。上世纪90年代末排舞进入中国,因其新颖、时尚、大众化的特点,和广场舞一样为大众喜闻乐见。得益于我国的广场舞基础,排舞在中国的发展也植入了更多中国元素,走上了特色发展的道路。国家级社体指导员朱冬喜作为国内最早接触到排舞的一员,见证并参与了这一历程。

 

朱冬喜说:“为了推动排舞在中国发展,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排舞社体指导员,而这些社体指导员和教练员也成为推广、改进排舞的重要力量。随着排舞走向大江南北,有些社体指导员在排舞的推广过程中因地制宜,加入中国地方特色舞步,有些社体指导员运用中国民族传统音乐进行舞蹈的重新编排,把中华文化的内核装进排舞的外衣,让排舞更接地气。”

 

朱冬喜介绍,在四川阿坝、湖南凤凰、云南红河、贵州、西藏等地,每年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采风行动让社体指导员们挖掘出不少民间特色曲目和体育元素。在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传承的同时,社体指导员将其运用到舞曲的推广中,有不少曲目还拿到国际上参赛,交流展示,吸引了不少国家的排舞爱好者对中华文化产生兴趣,进而来到中国。这些带有中国特色的排舞曲目也成为从2018年开始举办的“中国杯”国际排舞公开赛的闪亮内核。当越来越多的国际爱好者参与进来,不同文化之间有了更多交流、共鸣和借鉴,而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体育文化也随着运动项目载体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