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中国体育叙事(下)

2020-07-27 来源:中国体育报

3 居家空间的体育叙事

 

3.1 空间重叠对居家体育的形塑

 

“居家”的方式,让不同体育形态发生空间的并置。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在有限的时空中连接、叠加、渗透,形成了有内在联系的体育有机体,创生出结构化的居家体育。居家体育与家庭体育具有不同的叙事思维。不过,我们基于疫情这一特殊叙事,以居家体育发展为契机,借助重叠空间和互联网的跨空间连接功能,把家庭的日常生活空间与体育运动空间、体育教学空间连接在一起,潜移默化地将工作、生活、学习与体育锻炼融合为一体,加深“体育生活化”的意识,让家庭体育、体育教学、身体锻炼都受到高度重视。

 

3.2 居家空间的体育在线教学讨论

 

从学校体育教学看,教育突破时空限制,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远程教育、网络教育成为新的教学形式,实现了自由时空弱连接的节点化生活方式。目前,体育在线教学可以把运动项目教学分为“可教完全可练”“可教部分可练”“可教不太可练”3种类型,根据运动项目特点确定授课内容。在体育教学中,应适当降低“部分可练”或“不太可练”项目的专项教学比例,增加身体素质练习,督促学生在家不依赖场地和器材,有针对性地提升身体素质。此外,体育教师还要考虑到在线教学效果和身体素质练习强度较大的实际,缩短上课时间,适当增加理论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多讲授理论、技战术、健康常识和锻炼方法。在线体育教学过程及评价上还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存在较多问题。在今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和教材编写工作中,应大力加强体育在线教学的相关研究,将疫情期间的应急体育在线教学实践上升为体育教学理论,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健康教育应作为疫情防控期间体育在线教学倡导的内容之一。疫情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加强健康教育,高等体育院校更应承担起国民健康教育的重任,带动全民健康素养的养成。

 

3.3 居家健身与体育活动驱动机制转换

 

在疫情防控期间,大众体育锻炼空间具有较大约束性,导致居家健身成为人们运动的主要方式。在疫情的限制和政府的倡导下,居家健身活动内容和锻炼形式史无前例的丰富。2020年1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大力推广居家科学健身方法的通知》,要求各地体育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推出简便易行、科学有效的居家健身方法。在推行居家健身的过程中,政府“通过对权力关系的加工,实现一种认识‘解冻’” 。所以,推行居家健身是政府主体意志的体现,是国家体育相关部门抵挡疫情的应急机制反应。

 

从体育功能看,倡导居家健身亦是为了满足群众身体活动的需要,起到舒缓焦虑情绪的作用。从体育参与群体看,幼儿和老年人这两类弱势人群的健康和健身应受到更多关注,但针对老年人健身活动的指导方法寥寥无几。政府、社会组织和社区应加大对老年人居家健身的倡导和科学指导。从锻炼的活动空间看,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群众体育活动驱动机制的变化,促使群众体育由组织化向碎片化转变,形成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在地化”驱动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主要有碎片性、便利性、小微性等。鉴于以上3个特点,此模式也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新诉求。(1)政府应意识到群众体育活动“在地化”驱动对社会治理的重大作用。体育活动“在地化”倡导区域内个体形成小微群体,不再重现跨区域、超大组织化的运行模式,缓解体育社会组织的治理压力。(2)政府应加大便利化体育设施的供给,满足群众“在地化”体育活动的需求。政府应基于“便利化使用”的原则修建、改建多元化的体育场地设施,充分利用现有建筑设施的空缺和遗留空间,采用填补式建设体育设施的思路,满足居民体育活动需求。

 

4 中国体育话语的释析

 

4.1 体育话语与观念转向

 

新时代以来,国际、国内环境和国家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时代的到来导致全民健身事业的角色突变。全民健身被赋权为“国家战略”,是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得以确认的。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逐渐演变为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调发展。自此,全民健身的含义不仅涉及每个国民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而且成为国家层面上的政治话语与经济话语。中国体育的知识话语已由单一的金牌主战场,升级为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多维战场。在后疫情时代,随着人们对健康、健身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竞技运动文化不断深入了解,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将体现“国家意志”与“民众需求”的统一。

 

4.2 体育话语与考试权辩驳

 

或是源于对聚集性活动引发疫情传染的担忧,或是考虑学生的生命安全问题,许多省市开始取消体育中考或延迟体育中考的时间。从政策执行角度看,取消、延迟体育中考更多的是贯彻国务院、教育部的文件要求。但有些地方直接“给满分”的做法不值得提倡,安排体育中考必须既要考虑学生的身体健康,又要维护体育考试的公平性、权威性、严肃性。从法律角度看,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必不可少的内容。法学上比例原则的一大特点即相称性,如果还有其他损害更小的方法保障学生的体育受教育权(包括考试权),那么“一刀切”地取消体育中考就是不妥当的。从政策法规看,结合中国教育的实际,在体育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应试教育可能会“挤掉”体育课的状况下,体育中考的合法地位还应得到应有的尊重。我们要正确看待体育中考这一现象,这是中国教育的重大创举之一,是与中国体育教育现状相适应的重要制度安排。体育中考之所以开展,就是以毒攻毒,把应试教育挤掉的体育课抢回来,借用应试的毒,把体育的地位考出来。

 

4.3 体育话语与文化表意

 

在疫情中,当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体现时,当人的身体面临威胁而居家尚有余力时,体育话语就会从权力话语转为社会的普遍话语,相应的居家健身热潮就会兴起,体育就会成为促进身体健康、增加免疫力的有力“武器”,人们对体育权力话语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此时,自上而下的国家身体话语与自下而上的民众身体话语就会产生共鸣。文化主流意识是体育话语阐释的关键。如果文化主流意识的指向不发生变化,即使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中,体育仍会体现出相同的功能,描绘出类似的叙事文本。疫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体育的话语权,促进了人们对体育价值的认识、体育行为习惯的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为全民体育文化的形成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促使中国体育朝着有利方向发展。在疫情结束后,这些体育话语的表达与交流应继续以创新的方式渗透给民众,让体育成为素养、身份的标志。

 

5 结束语

 

在疫情防控期间,体育空间被互联网重新跨区域、跨时间地整合起来,体育产业结构、体育赛事组织、体育教育形态、体育话语叙事与群体意识等在特殊空间和节点中交叠、重构。因疫情隔离造成的“空间弯曲”产生了新的体育空间叙事、体育空间治理需求和路径。在此叙事过程中,中国强大的制度优势和体育文化自信得以体现。在政府的主导、扶持下,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优势,有效应对疫情对体育产业的冲击,体育赛事重置、奥运备战等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此叙事过程中,“运动、健身不再是生活的调味品,而是人们必需的营养大餐”的观点得到认同。疫情引发的强烈健康危机,让国民有机会补上了健康教育这一课,提升了全民体育健身意识和对身体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此叙事过程中,体育话语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不同认知得以凸显,厘清了中国体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疫情是暂时的,而体育的发展是永恒的,应利用疫情之机深化中国体育治理改革,早日实现体育强国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