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书写体育赋能城市转型“黄河样本”
黄河奔流入海,生态与经济在此交融。作为黄河入海口的中心城市,山东省东营市正以“体育+”战略为支点撬动发展新势能。近年来,这座资源型城市突破传统路径依赖,通过政策赋能、产业跨界与设施迭代,构建起“生态为底、赛事为核、品牌为翼”的立体发展格局。从金标认证的马拉松到匹克球产业全球布局,从智慧体育大数据平台到全域户外运动矩阵,东营正将生态禀赋转化为体育经济动能,书写体育赋能城市转型的“黄河样本”。
赛事经济点燃城市活力
东营市以黄河口(东营)马拉松、黄河口(东营)公路自行车赛等国际级赛事为龙头,构建多元化赛事矩阵。黄河口(东营)马拉松连续举办15届,获世界田联金标认证,2024年全球排名国内第5、国际第28;黄河口(东营)公路自行车赛作为山东省首个国际B类赛事,累计举办8届。2025年,东营计划举办全国性赛事10项(含赛鸽、龙舟、匹克球等)及省级赛事40项(如汽车越野、指弹球等),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的赛事节奏。赛事期间配套“跟着赛事游东营”、特产展销、体育嘉年华等活动,预计吸引30万人次参与,拉动旅游、住宿、交通等消费,让赛事经济成为城市活力新引擎。
品牌矩阵擦亮城市名片
东营通过“标杆示范+全域共建”,打造多层次体育品牌生态。黄河口(东营)马拉松连续五年获评“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并入选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利津县以“体教融合”模式成为山东省体育消费试点标杆;智慧体育领域,“跃灵动”大数据平台荣获中国体育智能制造创新大赛银奖,用户活跃度同比提升40%,成为全国智能体育应用典范。此外,东营首创的“基层党组织领办社区运动会”模式,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全民健身创新案例。2025年全民健身日全国主会场落地东营,将进一步彰显其示范效应。
户外运动重塑产业生态
依托黄河入海口生态资源优势,东营市建成国内首个世界匹克球联盟小镇,形成“装备制造—赛事运营—培训推广”全产业链条,年产72万支球拍,年产值突破3亿元。总投资8.6亿元的黄河口园博园户外休闲基地、海澜湾国际垂钓中心等项目加速落地,串联龙居沿黄运动小镇、观鸟湿地等10条精品体育旅游线路。2024年国际户外观鸟季期间,“到东营拍鸟浪”话题抖音播放量达6.2亿次,生态红利持续转化为产业动能。
设施升级夯实全民健身基础
“十四五”期间,东营实施“体育设施双进工程”(进公园、进社区),建成7处体育公园及2234.4公里黄河健身步道,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49平方米,居山东省前列。智慧化改造同步推进,全市9595个体育场馆接入“一键预约”平台,利用率提升25%。从城市公园到黄河两岸,全民健身设施覆盖全域,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运动环境。
如今,从“赛事驱动”到“生态永续”,从“场馆经济”到“全民共享”,这座城市的转型密码正被重新定义。未来,当智慧体育云平台与碳中和步道实现数据互联,当匹克球小镇的生产线与国际赛事标准无缝对接,东营将以“生态体育综合体”的新身份,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未来范式。(转自4月17日《中国体育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