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体育有为 乡村振兴接续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向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在此过程中,体育战线主动担当作为,用体育扶贫工程的实践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实效。2018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开展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以来,国家体育总局在总局党组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发挥体育资源优势,大力开展体育赛事扶贫、消费扶贫、产业扶贫、场地设施援建等扶贫活动,为山西繁峙、代县和贵州织金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作出了积极贡献。
统计显示,三年行动期间,国家体育总局在中央定点扶贫县山西繁峙、代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162.5万元,捐赠体育器材服装等各类帮扶物资1776.5万元,引进帮扶资金580万元。累计培训基层干部1741名,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197名。累计采购农副产品和疫情期间滞销产品1834万元,帮助销售农副产品近300万元。自2018年以来,在贵州织金先后投入经费、物资等合计2090万元。支持织金县修建生态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和一座全民健身中心,弥补了织金县无综合体育场馆的空缺。如今,繁峙县、代县、织金已经顺利实现脱贫摘帽,步入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全新发展阶段。
“体育+”扶贫模式成效显著
突出体育特色,开展赛事扶贫,构建“体育+”扶贫模式一直以来都是体育系统开展扶贫工作的优势。
过去三年,按照“打造精品赛事、助力脱贫攻坚”的工作思路,国家体育总局集中优势赛事资源投放帮扶县,先后举办了代县雁门关国际骑游大会、“寻找美丽中华”定向越野赛、中国繁峙毽球公开赛、“奥跑中国”大众路跑全国系列赛山西繁峙站比赛等大型赛事活动40余项。其中,雁门关国际骑游大会、“寻找美丽中华”定向越野赛、“奥跑中国”大众路跑全国系列赛三项赛事连续举办4年,不仅在当地家喻户晓,而且在全国也有一定知名度。
另一方面,国家体育总局着力提升赛事品质、更好发挥赛事带动经济发展作用,以山西承办二青会为契机,协调中国式摔跤比赛落户代县,全国近千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到代县参加比赛。协调、联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体育频道对相关赛事进行了专题报道。通过以赛事扶贫为切入点,积极拓展“体育+旅游”“体育+教育”“体育+文化”“体育+产业”等扶贫渠道,为帮扶县积聚了人气、提高了知名度,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体育,成为了当地脱贫攻坚路上的有力增长极。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 跳出体育干扶贫
在做好赛事扶贫、捐赠物资等传统扶贫模式的基础上,国家体育总局积极转变思路,跳出体育干扶贫,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大力推动产业扶贫,按照“惠民、急需、环保、可持续”四项标准精选帮扶项目,积极开展了医疗、饮水、出行等领域扶贫项目。3年来共资助繁峙、代县两县扶贫项目24个,投入资金1646.5万元。
针对当地医务人员开展巡回诊疗服务交通难的问题,国家体育总局投入60万元资助代县医疗集团购买巡回医疗专用电动汽车9辆、电动自行车31辆,辐射代县6个边远山区乡镇、30多个自然村,让1万余户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该项目被代县评为扶贫工作创新范例。投入240万资助代县改造提升胡玉乡分枣线水毁公路,解决了周边12个自然村1200余村民出行难问题,当地龙头产业黄芪种植加工业因路而兴。投入70万元资助繁峙县三祝村打井项目,并投资3万元更换了村里的变压器,解决了全村123户327人饮水、用电安全问题,有力改善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投入663万元支持代县勾三杂粮加工项目、繁峙藜麦加工项目、繁峙三祝村生态畜牧扶贫项目、金山铺小杂粮加工厂项目等。
这些项目直接扶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社15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393人,实现义务教育帮助贫困人口1625人、基本医疗帮助贫困人口19108人、饮水安全帮助贫困人口1456人,切实增强了两县脱贫“造血”功能。
言必行、行必果;真扶贫、扶真贫。体育人的担当,正体现在这里。
扶志扶智 构建体育扶贫大格局
国家体育总局始终保持既要扶智又要扶志战略方式,聚焦全面小康使命要求,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在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3年来,面向繁峙县和代县的全民健身骨干、中小学体育教师、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帮助更新知识、拓宽视野,累计举办培训班30余班次,培训党员干部1502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教师1500余人。先后派出207名年轻干部和专业教师到两县开展体育支教,缓解了当地的体育教学压力,促进了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协调推动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对两县农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累计培训技术人员1612人。协调各项目中心、单项协会和高等学校在两县7所中小学校建立足球、乒乓球、篮球、健美操、花式跳绳等项目共11支运动队伍开展了业余训练,培训业务骨干4350名。2020年,组织北京高水平医疗专家开展线上培训,培训医务人员523人,有力提高了当地医务人员业务能力。
在帮扶山西繁峙、代县、贵州织金的同时,国家体育总局布局全国贫困地区、欠发达地区的体育事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投入了大量资金,帮扶全国贫困地区的体育事业迅速发展。2018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了《关于体育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得到各地体育部门的积极响应。各省体育部门也按照本省的部署安排,既帮扶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又通过开展体育扶贫工程,为体育事业发展拓宽路径、弥补短板,促进了体育大扶贫格局的形成,拉近了体育同人民群众的距离。
湖北、甘肃等省体育部门制订了推进体育扶贫工程的三年行动计划,广西、贵州、山西、宁夏、河北等地制定了具体的落实措施,以体育赛事为平台推动当地贫困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加快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
《实施意见》的出台,推动了体育扶贫的蓬勃发展,脱贫攻坚、体育助力的良好局面就此形成。
乡村振兴的体育路径
2020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坚持做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的意见》。国家体育总局党组高度重视定点帮扶工作,及时研究制定了《2021—2025年国家体育总局定点帮扶实施意见》,对总局定点帮扶工作进行总体安排。
下一步,国家体育总局扶贫办将重点抓好《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按照“巩固脱贫成果、拓展帮扶渠道、发挥体育优势、推进乡村振兴”总体思路,指导帮助繁峙县、代县和织金县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具体工作中,将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国家体育总局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帮助定点帮扶县做好退出贫困县后的巩固提升工作。继续在教育、健康、饮水安全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支持产业发展、扶持重点企业上下功夫。按照帮扶资金只增不减原则,进一步调动和整合总局系统资源力量,加大对帮扶县的资金投入,统筹规划、合理使用。
积极发挥体育优势,持续丰富“体育+”综合帮扶模式。充分发挥体育赛事聚人气、影响大的综合带动效应,有计划地协助繁峙县、代县和织金县策划筹办体育赛事活动,特别是精品赛事、民族特色赛事活动,扩大赛事影响力。继续丰富创新“体育+”综合帮扶模式,大力发展山地旅游、户外运动、体育综合体建设,打造诸如马拉松赛区、自行车营地等具有体育特色的综合体,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农家乐、休闲农业、健身休闲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进一步丰富体育明星帮扶的内容、形式,强化帮扶的社会效应。鼓励优秀运动员参与帮扶县体育赛事,规范品牌代言,扩大帮扶县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继续协助山西省体育局和代县推进“雁门关滑冰竞赛训练基地”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支持指导定点帮扶县建设公共体育场、社区健身中心、健身步道、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体育场地设施,深入推动群众体育“六边工程”建设,促进当地群众身心健康,减少因病致贫或返贫问题。
继承和发扬国家体育总局定点帮扶工作中的经验做法,推动帮扶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深入总结三年来国家体育总局扶贫工作的有益经验和有效做法,立足帮扶县实际,进一步拓展产业帮扶、教育帮扶、消费帮扶、就业帮扶等帮扶渠道,持续在巩固成果、补齐短板上下功夫,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帮扶成效。利用总局系统资源优势,加强与招商引资中介机构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内引外联”等办法,邀请农副产品深加工等相关企业实地考察,协助定点帮扶县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拓展农民就业渠道,提升农村生活水平。组织山西、贵州帮扶县基层体育教师、健康与医疗卫生工作骨干、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各类培训,选派年轻干部、专任教师和实习生等到帮扶县学校开展体育支教帮扶工作,促进提高专业技术骨干的能力水平。继续帮助山西繁峙县、代县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大从两县采购农副产品的力度,助力推动当地加工业标准化建设。为保障帮扶质量和效果,总局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将继续与各部门各单位签订年度帮扶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并建立帮扶工作项目跟踪机制和计划台账管理制度,加强日常跟踪督办和沟通协调,定期下沉帮扶各县实地调研了解项目推进情况和帮扶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政策和项目落实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升帮扶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