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谱写体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2-08-29 来源:中国体育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重庆体育全面发展的十年。重庆市体育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用新理念新思想指导体育工作实践,深入贯彻重庆市委、市政府对体育工作要求,扎实推进重庆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建设体育强市的实施意见》,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体育强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全面提升

 

“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赛道堪称绝美,青山绿水,空气清新,在跑步的同时欣赏青山湖沿途美景,这是我跑过的最美赛道。”在重庆万盛国际跑步节上,专程从济南赶来的程先生在跑完20公里的半程马拉松之后感叹道:“这里优美的赛道和自然环境,让我们感受了一场独特的运动旅游盛宴。”

 

据了解,2015年,重庆万盛经开区全面启动全民健身战略,以此作为新时期引领地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把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着力释放全民健身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多元功能。为此,万盛经开区把每年4至6月定为“全民健身季”,9月定为“全民健身月”。在此期间,该区不但经常开展各项大型赛事和特色体育节会,在各镇街每年还会举办诸如羽毛球、皮划艇、定向运动等赛事活动。如今的万盛经开区,体育健身设施遍布城乡,群众运动健身蔚然成风,赛事活动精彩纷呈,体育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这座曾经的黑色“抗战煤都”已经发展成为运动健康、幸福和谐、现代时尚的活力城市。

 

无敌风火轮、西瓜赛跑……在九龙坡区盘龙中心广场上,一场以“全民健身公益列车之社区趣味运动会”为主题的社区运动会正在进行,同时也标志着“全民健身公益列车六送六进”活动正式启动。

 

运动会上,参赛的选手中既有60多岁的老人,也有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同场竞技,一展运动风采,共同践行“体育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开心、有趣、好玩。”对于这场融综合性、趣味性、竞争性于一体的社区运动会,参赛选手们一致称赞。

 

“我之前练过太极拳,通过这次培训,我成为一名社体指导员,可以带着周边的居民一起锻炼。”在重庆市渝北区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现场,宝圣湖社区的健身志愿者唐小玲和学员们一起,通过培训、考核,从一名锻炼者转变为全民健身的带动者,主动参与到全民健身的推广中去。

 

除了着力加强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培养,渝北区各镇街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全民健身运动会,逐渐形成“一街一品”“一镇一特色”的镇街全民健身活动品牌,加快实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升行动计划,为市民打造更好的体育健身环境。

 

十年来,重庆深入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颁布《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编制《重庆市全民健身计划》,群众体育赛事蓬勃发展,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明显改善,科学健身水平有效提高。全民健身政策保障体系,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打造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成效明显,人民群众参与健身意识和参与程度显著提升。现在,全市区县体育总会覆盖率达到100%,累计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达81062人,全市每万人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达25.2人。群众健身热情高涨,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47.65%。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蓬勃开展,每年举办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2000场(次)以上。

 

竞技体育实力迈上新台阶

 

2016年里约奥运会,重庆运动员施廷懋、袁心玥分别参加跳水和女排比赛,夺得3枚金牌,创造了重庆在奥运会上的历史最好成绩。其中,施廷懋连续两届奥运会包揽女子3米板单人和双人金牌加冕“四金王”,成为获得奥运金牌最多的重庆籍运动员,也是继郭晶晶后,第二位在两届奥运会中包揽女子单、双人3米板跳水4枚金牌的运动员。

 

十年来,重庆运动员在国际性赛事中累计获得133枚奖牌,其中金牌85枚;在全国性赛事中累计获得760枚奖牌,其中金牌227枚。备战项目覆盖28个全运会大项,优秀运动队在训运动员规模800余人。积极响应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带动全民参与,成立重庆市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组建了10个冬季运动项目队伍,选拔人才600余人。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重庆运动员王强代表参赛运动员宣誓并参加了多个竞赛项目,实现了重庆冬奥参赛“零的突破”。

 

此外,重庆运动员在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和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分别获得3金3银4铜和2金8银2铜。

 

近年来,重庆大力推进体育强市建设,承办了一批有影响力和关注度高的国际赛事活动,先后成功举办永川国际女足锦标赛、亚洲田径大奖赛、一带一路田径邀请赛、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攀岩世界杯赛等高规格国际性体育赛事21场,全国性体育赛事77场。成功创建中欧篮球冠军杯、重庆国际羽毛球公开赛两项自创赛事品牌。

 

青少年体育蓬勃发展

 

随着“双减”的推行,如今每到周末,重庆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在运动场和赛场上,运动项目也不再仅限于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玩”冰球、攀岩的人数也与日俱增。

 

在九龙坡区华岩壁虎王国家攀岩示范公园里,“奔跑吧·少年”重庆市少年儿童攀岩锦标赛吸引了来自8个中小学的151名小运动员参赛。

 

7岁的小选手郭梓傲是参赛者中的一员,他4岁开始接触攀岩,同时练习篮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等。郭梓傲的妈妈说,作为一个男孩,一定要通过体育去锻炼和成长,结合孩子的兴趣最终选择了攀岩,“他在岩壁上很快乐,练习中能接触很多朋友,并且能得到向上攀爬的正能量,我们都很支持他练习攀岩。”

 

同样在东原世纪星滑冰场上,也满是孩子们欢乐的笑脸。重庆市少年儿童阳光体育冰球比赛给热爱冰雪运动的孩子们提供了展现和锻炼的舞台。

 

赛场上,孩子们拿着球棍踩着冰刀,在场上全情投入;场下,家长们拿着手机记录孩子的成长瞬间。“冰球应该是最火的冰雪项目之一,它是一项讲究团队协作的运动,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好的锻炼。”一位家长说,“每次孩子去打冰球,我们都是全家出动,变成了我们家重要的亲子活动。”

 

十年来,重庆青少年体育蓬勃发展,青少年赛事活动广泛开展,每年举办市级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100余场,年均参与人数超50万,打造了“奔跑吧·少年”幼儿体育大会、川渝青少年体育交流活动、社区亲子运动会等品牌赛事。体校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主阵地作用凸显,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8个,命名市级重点业余体校17所、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单项训练基地238个,在训规模常年保持在2.7万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创建全国示范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8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12个、重庆市星级青少年体育组织77个。

 

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妈妈,我学会发球了……”铜梁区金龙体育馆内,刚刚结束培训的谭之勋一边挥舞着羽毛球球拍,一边兴奋地向场边的母亲讲述自己的收获。

 

谭之勋参加的是铜梁区开展的“体彩公益金·健身伴我行”暑期公益培训计划。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一般的体育培训,该培训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同期举行的,还有网球、篮球、太极等训练营,为老年、中年和青少年三个群体提供公益体育培训。

 

场馆外,铜梁人同样享受着全民健身的乐趣。占地80亩的铜梁全民健身中心,建有24个篮球场、5个网球场、70多张乒乓球台桌。其中,风雨球场内共有4个气排球场、4个羽毛球场、2个篮球场、12张乒乓球台桌、2个笼式足球场。据铜梁全民健身中心负责人介绍,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户外健身基地,中心2010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一直免费向市民开放,每天平均有2000人到这里运动健身。

 

“我们很喜欢这个智能健身器材,通过扫描器材上的二维码不仅可以获取运动时长、心率、频率、卡路里等相关运动数据,还能得到科学健身指导,让我们健身运动更加方便、科学。”在重庆江津区鼎山街道高牙社区滨江路上的智慧健身长廊能够看到,一字排开的智能健身器材旁,健身的市民争相在此体验科技健身的魅力。

 

在鼎山体育公园,江津人同样享受着全民健身带来的乐趣。“在艾坪山中修建的这个体育公园,我们都很喜欢,每天都带孩子来这玩耍、攀岩。大人也能在健身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很舒服。”

 

鼎山体育公园是融“文体旅”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主题公园,占地面积约4300亩,包含了3.1公里“黄桷故道”登山步道、4.5公里自行车赛道、3块标准五人制足球场、攀岩区、轮滑区、青少年和老年健身活动区,以及核心水体景观区、七彩花田和四季花海等基础设施。整个体育公园,除个别设施项目是低收费之外,全年免费向市民开放。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重庆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92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成功创建市级城市体育公园27个。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08平方米,比2013年增加0.71平方米。建成投入使用华熙LIVE体育馆、渝北全民健身中心、梁平都梁新区体育馆游泳馆等一批大型场馆设施,大型场馆总量增加到80个。开工建设大田湾体育场保护与利用工程、龙兴专业足球场等一批高标准体育场馆。

 

体育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一场炫彩活力的荧光夜跑拉开了“不夜巴南”时尚体育文旅消费季的序幕,与此同时,重庆首个体育夜市也在巴南新鲜开市,吸引了80余户商家参展。值得一提的是,活动还发放了超2万张巴南区体育及旅游文化夜间消费券,并将巴南区各个体育场馆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10点,以此带动广大市民在夜间参赛和开展锻炼的热情,提升夜间人流量,带动夜间消费,促进夜间经济发展。

 

在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名单中,荣昌区榜上有名。作为重庆唯一入选的区县,荣昌区积极探索推动体育消费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全力促进体育消费。据悉,通过进一步壮大市场主体,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荣昌区人均体育消费支出超1385元。

 

作为曾经的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彭水县依托“民族、生态、文化”三大特色,因地制宜地将丰富的水域资源与水上赛事、民族之美和文化盛宴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文体旅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成功打造了中国摩托艇联赛、中美澳艺术滑水精英赛、阿依河国际漂流赛、苗族踩花山节、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等系列节赛品牌,将彭水“养在深山人未知”的旅游资源及苗族风情传递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现如今,彭水的节赛活动已发展为覆盖全域、贯穿全年的综合性系列活动,体育旅游产业已成为彭水创新发展的助推器。

 

经过十年的发展,体育产业在重庆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体育产业总规模从2015年的262.78亿元跃升至2020年的541.33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0.9%。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占比最大,总产出和增加值分别为201.79亿元和51.78亿元,分别占全市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的37.3%和22.9%。体育市场主体持续壮大,2020年,核录产业法人单位5265家,个体经营户10582家,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达到9.5万人。产业平台建设成效明显,市级体育产业基地累计达到18个,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3家。设立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十三五”期间,体育彩票累计发行239亿元,累计提取体育彩票公益金52.79亿元用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等社会公益项目建设。成功举办体育产业“三会一论坛”。(转自8月25日《中国体育报》03版,作者:邓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