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兴城以体惠民 渭南全力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近年来,渭南市体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大力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开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持续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积极探索“体育+”融合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渭南市体育局先后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成功入围全国第二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名单,不断以实际行动全力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坚持高点站位 以体制机制保障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渭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将其作为改善民生、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从健全组织机制、政策机制、督导机制等方面多点发力。渭南市先后出台了《渭南市创建第二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工作实施方案》《渭南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关于以“大健身”促进“大健康”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关于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出台《渭南市全民健身促进条例》,为加快体育强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法规制度保障。渭南市印发了《关于做好省运筹备与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工作一并推进的工作通知》,将陕西省十八运筹备与创建模范市工作融合推进,十八运筹委会指导督查部定期开展创建督查指导工作,进一步推动创建模范市工作各项任务高效落实。
补齐设施短板 以场地建设筑牢全民健身发展基础
渭南市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全民健身补短板项目建设。一是统筹场地设施建设,根据渭南市发展规划,逐步细化优化全市体育场地设施布局。截至目前,渭南市共建成体育公园31个,健身步道达2706.7公里,共有“三大球”场地5836个,每万人拥有“三大球”场地12.67个,渭南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6平方米。二是构建四级体育设施网络。结合陕西省十八运筹备和创建模范市工作,新建市级全民健身中心,确保市级公共体育设施“六个一”(一个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体育公园)全面完成。合阳、华阴、澄城达到县级公共体育设施“七个一”(一个体育场、体育馆、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游泳馆、国民体质监测站、体育公园,一批健身步道)标准。白水县级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已全面启动。渭南市县级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覆盖率达100%。形成市、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体育设施网络,实现为民所建、全民共享。三是渭南市公共体育设施低免开放,出台了《关于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渭南市公共体育设施场地均向群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年均惠及200万人次以上。
紧盯群众关切 以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
顺应群众健身需求,持续扩大全民健身覆盖面和受益面,以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一是精心打造品牌赛事,将渭南市文化资源、体育运动资源、户外旅游资源有机融合,华阴华山、华州红色、富平两河、合阳湿地等品牌彰显地域特色。渭南精心打造13项品牌赛事、13项精品赛事,项目设置兼顾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发展,涵盖传统民俗与新兴项目,覆盖老中青幼人群,成功举办从乡土味的村级至国际级精品赛事。二是不断扩大赛事覆盖范围,渭南市积极响应国家体育总局号召,开展全民健身日、农民丰收节等全民健身主题活动。连年举办迎新年越野赛、社区运动会、美丽乡村篮球赛等赛事活动,不断扩大赛事覆盖范围和受益群体。今年以来,已举办各类赛事活动580项,参与人次近200万,把赛事送到群众家门口、办在日常生活里。三是持续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渭南市积极开展体育健康行“五进”等活动,推广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持续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活动,年均监测2.6万人,合格率达到95.12%。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5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常住人口的45%,“爱健身、会健身”成为生活新风尚。
以体育经济助推渭南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围绕中乙联赛、“全民健身·运动三秦”陕西省群众体育赛事五级联赛等赛事活动,渭南市积极打造体育消费场景,促进体旅文商融合发展。渭南市持续推进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举办富平生态半程马拉松赛、华山自然岩壁攀登公开赛、万达和吾悦商圈三人篮球赛等活动,挖掘体育消费潜力。(转自10月30日《中国体育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