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体育赛事宣传 助推“流量”化为“增量”
近年来,体育赛事热潮席卷全国,热门项目竞技体育赛事一票难求,“村BA”“苏超”火爆出圈,群众体育赛事热度居高不下,观看、参与体育赛事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的背后,宣传工作持续发力,以多种渠道、手段扩大影响力、提升吸引力,推动中华体育精神深入人心。做好赛事宣传工作,要积极顺应新变化、把握新规律、适应新形势,将体育赛事的“流量”转化为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增量”。
一是坚持正确导向。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唱响主旋律、弘扬体育正能量。将话筒对准体育领域不同分工、不同岗位上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典型人物,将镜头聚焦体育赛事对民生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形象提升、文化交流交融的积极作用,以真实故事传递真挚情感,引起社会共鸣。指导媒体对参赛办赛进行专业客观分析,引导公众形成正确认识。通过官方权威渠道明确表达坚决抵制畸形“饭圈文化”向体育领域蔓延侵蚀的坚定态度,倡导文明观赛,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为办赛参赛营造积极氛围。
二是明确受众群体。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聚焦于人、凝聚人心,具体到体育赛事宣传,需主要抓好一“大”和一“小”两个层面的群体。一方面是抓主流,推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能够获得社会广泛认可的优质作品,让正能量转化为“大流量”。一方面抓圈层,加快技术赋能和内容创新,根据体育项目、年龄、平台等要素精准描绘用户画像,差异化、分众化打造、推送个性化内容,通过网络化传播、伴随式推送、追踪式报道、全矩阵融合,满足不同特点人群需求。
三是倡导共同参与。赛事宣传的主体不仅局限于宣传部门和媒体,要推动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重视发挥官方账号、主流媒体定调定向作用,积极推动官方账号之间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壮大主流舆论声势。与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平台、网络大V等保持密切联系,稳妥开展合作,提升体育赛事优质内容的触达率。引导人民群众主动加入赛事宣传,精心打造互动性强的品牌活动,让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传播者,让“单向输出”成为“全民共创”,激发全社会关注参与体育赛事、弘扬体育正能量的热情。
赛事活动是体育的重要生活场景,更是彰显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最具象、最鲜活的表达方式之一。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体育赛事宣传工作应紧紧把握传播规律,着眼于人、服务于人,将体育正能量切实转化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动力。